网站首页走进吕中校园新闻办学成果教学科研学校德育规章制度教师风采后勤服务联系我们校长简介
走进吕中
学校简介
董事长寄语
设计寓意
办学理念
组织机构
发展规划
学校大事记
发展规划

点击数:26146    更新时间:2013-04-24 10:52:06    收藏此页

 夯实基础  全面创新  冲刺名校

新吕中改革发展规划

2014 . 1 2017 . 1

 

吕梁市高级中学创建六年,贾董对学校办学倾注满腔心血,三任校长带领全校教职员工栉风沐雨、不断进取,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攀升,学校各项事业取得较大成绩,业已成为在吕梁市具有一定声誉影响的民办公助普通高中。

办学六年,我校各项基础设施和设备建设基本到位,具备了良好的办学硬件条件;经过六年的师资积累建设,学校已拥有一支勤奋敬业、教学专业的教师队伍;2013年暑期调整后的校领导班子,办学理念先进,治校经验丰富,精于管理,善于谋划,勇于创新,为学校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组织保证;从这些方面看,我校具有较强的办学优势和发展潜力。办学六年,我校办学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与创建一流品牌名校的目标愿景相比,学校在办学改革、课改探索、德育创新、团队建设、精细管理等方面还存在着较大差距,学校办学改革发展、教育质量提升面临着很多问题和挑战。

未来三年,全国教育改革发展进入全面深化的攻坚阶段,机遇与挑战同在,教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作用将更加突出,广大百姓对优质教育的要求将更加强烈。未来三年,吕梁市将“大市区”作为重要发展战略,规划中市域城镇体系布局确定为“两心、两轴、三片区”,着力打造山西省西部区域性中心城市,吕梁经济不断快速发展、社会需求扩大和市区人口新增,将给我校新一轮发展带来更广阔的生源空间。未来三年,吕梁市提出加快发展高中教育战略,为我校办学改革提供了极好的发展平台;今年下半年开始的吕梁基础教育提升办学水平专项行动,为我校加快培育一流吕中教育品牌注入了强大的外部推力。未来三年,将是我校加快打造一流品牌名校新进程的重要时期,将是我校实现办学跨越发展新目标的关键时期。我们一定要抓住机遇,锐意进取,力争走在吕梁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最前沿。把我校办成高水平、高质量、高品位一流名校的“新吕中”,既是我校自身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吕梁人民对我们吕中的殷切期望。

根据国家和省市教育发展规划的要求,结合我校发展实际,现制定《新吕中改革发展规划 (2014. 12017.1) 》。本规划从宏观的高度全面把握教育改革发展的走向和趋势,从微观的角度深入认识学校办学现状的特点和优势,明确提出新吕中今后三年改革发展的办学目标、发展思路、实施步骤、策略举措、调控保障,激励全校教职员工发奋图强、追求卓越,开创我校新一轮办学改革发展的崭新局面。

                            

第一章  办学目标

一、目标愿景

力争在不长的三到五年时间里,把我校办成全国基础教育领域中“办学改革的旗帜、课改探索的范本、德育创新的标杆、 精细管理的楷模、团队建设的榜样、基教品牌的窗口”,成为“学校高质量、有特色,学生高素质、有特长”的,在全省全国具有相当影响力的现代化一流品牌名校。 

二、指导原则

    实现这一宏伟目标,要把握三个指导原则:

(一)坚持求真务实,探索办学新路

深入研究教育改革发展的大趋势,学习借鉴国内外名校办学的先进经验,为我校新一轮改革发展注入鲜活的时代精神,构建具有我校特色的办学改革发展全新模式,建立符合时代要求与教育发展规律的现代学校制度,努力锻铸“务树人之本,求管理之实,立争先之志,创办学之优”的“新吕中”精神。

   (二)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共同发展

将“以人为本”作为我校办学的基本出发点,坚持把人的因素放在各项办学要素的首要位置,把人的发展作为实现教育价值的终极目标。注重学校内涵建设,坚持不懈的推进素质教育,全力打造吕中“导学练”和“体验教育”品牌,为基础教育的办学模式提供典范经验。在新一轮改革发展中促进学生、教师与学校的共同发展。

   (三)坚持改革创新,彰显鲜明特色

抓住机遇,开拓进取,以一流的教育质量和办学业绩,赢得社会的充分肯定。大力开展教育创新,主动应对教育改革的新挑战,抢占制高点,紧握主动权,着力建设适应新课改要求的学校课程体系,深化教学改革,健全完善教育、教学管理机制,提升学校办学的品位水平,彰显我校鲜明的办学特色。

第二章  发展思路

未来三年,我校办学改革发展的总体思路是: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以培养创新人才为宗旨,坚持“志存高远,自强不息,体验成功,追求卓越”的校训理念,建设“精研,善教”的教风和“好学,多思”的学风,建构全新的办学模式,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与个性发展。

一、发展思路的“两大重点”

   “两大重点”:实现学生两个“全面提高”,即学生学业成绩的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一)全面提高学生学业成绩                        

当今社会,在每个孩子实现成长理想的现实道路上,“应试”始终是道绕不过去的坎儿。眼下很多家长对学校的要求,非常明确也非常功利,那就是要提高孩子的学业成绩,要让孩子考上好的大学。这既是家长、社会、舆论特别关注的焦点,也是任何一所学校无法回避、必须交出满意答卷的现实课题。吕中的学生首先应该是学习上的“优秀”,一个学生成长的首要基本任务是学习,一个学校是否能让社会和家长满意,考量的显性标准是教学质量和升学率。因此,我们始终要把全面提高学生学业成绩,放在学校办学非常重要的地位,通过深入研究课程标准和高考说明,打造具有我校特色的高效课堂,注重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训练学生学习能力,对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实施积极开发训练等一系列强有力措施,用教师的“精研、善教”,帮助学生更高效、更快捷地掌握必须学习的学业知识,更有效地应对中学阶段必经的大大小小“应试”,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以相对较少的学习时间成本,换取最大化的学习效益,在高考中取得满意成绩,迈出进入理想殿堂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在学习中爱上学习、学会学习,并快乐地学习,进而让学生能掌握受益终身的多方面学习技能。

(二)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学校的办学主旨是“育人”, 吕中的学生必须具备两个优秀:学习上的“优秀”和思想、境界和品位上“优秀”,只有同时具备两个“优秀”,才能培养出高素质、高水准、德才兼备的学生。因此,我们不仅要“全面提高学生学业成绩”,更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全面成长”,全面提高学生学业成绩,仅仅是学生成长的一部分,我们要为学生成为未来合格的社会公民“进入现实世界开辟道路”。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强化学生高尚品德修为、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训练,培养学生的健康体魄、良好心理、广博视野和审美情趣。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心理引导和能力训练,针对不同学生的“成长烦恼”,开展细致有效地疏导工作和课程辅导,在我们校园营造“润物细无声”的德育氛围;强调环境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特别注重通过精心设计研发一系列成长类课程和活动,对学生实施综合素质教育,施加积极的教育影响,让每个来到吕中的学生都受到全面成长的“非凡体验”,通过吕中教育的熏陶、洗礼,使其品德、素质、能力都得到提高,“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基”。

 二、发展思路的“四大定位”

“四大定位”:即教育理念定位,学校形象定位,教师特质定位,培养目标定位。

(一)教育理念定位

“造就适合学生的教育,而非造就适合教育的学生”,追求“人品与学问同步卓越”,实现“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和谐统一”,我们要为中国基础教育探索出一条办学新路,用改革创新实践回答一个多年来未能解决、制约着教育发展的非常重要的命题:即在现行教育体制下,在被人们称之为推行素质教育“雷区”的高中阶段,究竟能不能既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又不降低学生们的升学成绩,究竟能不能让学生在承载高考的重压之下,依然能快乐地成长,全面地发展。

(二)学校形象定位

要把我校办成让师生自豪、社会称道的“三园”:学生成长的乐园、教师发展的家园、社会满意的校园。“学生成长的乐园 ——学生在这样的学校里,能够健康成长,能够感受快乐,学生对这样的学校心驰神往, 希望在这样的学校学习生活;“教师发展的家园”—— 教师在这样的学校里,能够得到发展,能够感觉幸福,教师对这样的学校梦寐以求,渴望在这样的学校工作;“社会赞誉的校园”——这样的办学定位必然带来和其他学校不一样的结果,家长和社会能够从心里真正感到满意,成为人们心目中所向往的理想学校。

(三)教师特质定位

围绕“五有”,即“有师德修养、有专业底蕴、有教学智慧、有人格魅力、有形象口碑”,努力培养吕梁高级中学老师的鲜明个性和教师群体所具备的共同特质,彰显出我校教师的文化共性。突出“五气”,即正气(加强思想教育)、士气(激发工作热情)、才气(提升专业素质)、大气(创设和谐氛围)、 霸气(培育进取精神),着力打造我校师资团队的精神脊梁,以形成推动我校新一轮改革发展强大的精神动力。

(四)培养目标定位

我校将培养目标定格在六个“关键句”:“志向高远,品行优秀,基础扎实,视野开阔,胸襟练达,特长明显”。将来从我校毕业的学生,在他的精神里将沉淀着吕中校园的文化元素,在他的现实表现和未来发展中,将有着我校学生所具备的独特个性和文化特征,走出校门走上社会,将给外界以“较强、较高、较好、较广”四个“较”的印象,即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潜质,较高的道德文明素养,较好的社会交往能力,较广的个人兴趣爱好。

  第三章  实施步骤

新吕中三年改革发展规划实施,分为“三个阶段”,从办学硬件、队伍建设、课程改革、德育创新、管理升级、规模效益、学校特色、声誉影响八个方面来完成“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20142015),夯实基础,加快发展;第二步(20152016),全面创新,彰显特色;第三步(20162017),冲刺名校,实现超越。    

一、办学硬件:

    (一)20142015年:按照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要求和省级示范高中的硬件标准,制定各学科教学实验、通用与信息技术的教学设备、图书资料、体育艺术、医疗卫生和生活服务设施等方面的更新配套规划,加快完成校园配套工程和学校文化景观建设。

(二)20152016年:按照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要求和省级示范高中的硬件标准,加快各学科教学实验、通用与信息技术的教学设备、图书资料、体育艺术、医疗卫生和生活服务设施等方面的更新配套建设,基本完成校园配套工程和学校文化景观建设。

(三)20162017年:学校办学硬件成为全省一流,全面达到并超过我省示范高中评估标准,按照新课程改革实施要求,教学实验、通用与信息技术、体育艺术各类学科课程和校本选修课程的教学设备、图书资料以及医疗卫生和生活服务设施等方面的配套齐全,全面完成校园各项配套工程和学校文化景观建设。

二、队伍建设:

(一)20142015年:以提高团队的思想业务素质为目标,开展培育“五有”、“五气”为主要内容的教师队伍建设;抢占教师专业化发展制高点,启动实施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规划、以“青蓝、新秀、骨干、名师”四大工程为梯次的师资建设行动计划;按照办学发展和课改要求,开展全员校本科研培训“五个一工程”,建立学科名师工作室,建设教师校本科研培训基地,拟定我校师资队伍整体水平和专业化发展的达标考核指标,以培养各类优秀教师为重点,制定学校“25820名名师、50名骨干、80名新秀)师资选拔、培训、培养规划。

(二)20152016年:大力推进以培育“五有”“五气”为主要内容的教师队伍建设,团队的各项素质明显提升;实施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规划和“四大工程”阶段考核,我校师资队伍建设整体水平和专业化发展达到预期指标;推进“258”师资选拔、培训、培养规划,带动全校各类优秀教师快速成长;全员校本科研培训“五个一工程”和学科名师工作室,取得一批教研丰富成果。

(三)20162017年:形成具备吕中鲜明个性和共同特质的“五有”、“五气”教师队伍,团队素质得到学生、家长和社会的赞誉;“四大工程”取得明显成效;在职专任教师全部达到本科学历,10%左右的教师能够开展双语教学;30 %左右的教师具有研究生学历;50%以上教师能够开设多门校本选修课,并能够指导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和开展研究性学习;实现“258”师资培养目标,拥有数十位在学校的教育教学中发挥引领作用的名师和骨干教师,一大批优秀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挑起教育教学大梁;通过校内培养和校外引进相结合,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高、结构明显优化。

三、课程改革:

    (一)20142015年:探索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课堂教学全新机制,构建起我校“导学练五环节”教学模式,并在各学科全面推行;实施国家课程 “二度开发”,全面启动建设我校学科类课程资源库和校本选修课程体系,制定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学分制考核条例,探索与新课程实施相适应的课程评价体系;初步总结我校课程改革经验,并在区域内学校中开展交流, 23个学科组成为市内有影响的优秀学科组。

(二)20152016年:基本形成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课堂教学全新机制,“导学练五环节”教学模式,带来各学科教学质量显著提高;实施国家课程“二度开发”,我校学科类课程资源库和具有我校特色的校本选修课程建设,取得阶段成果;试行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学分制考核条例,着手建立与新课程实施相适应的课程评价体系;我校课改经验,在区域内学校交流推广,23个学科组成为省市内有影响的优秀学科组。

(三)20162017形成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课堂教学全新机制,“导学练五环节”教学模式成为具有较大影响的课改知名品牌;创造性实施国家课程,建构起特色鲜明的我校学科类课程资源库和校本选修课程体系,全面实行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学分制考核,基本形成与新课程实施相适应的课程评价体系;课程改革探索成效显著,我校课程改革经验得到同行认可,并发挥出良好的辐射、带动作用,成为全省课程改革示范学校,23个学科组成为市内、省内和国内的优秀学科组。

四、德育创新:

    (一)20142015年:着手构建具有我校特色的“养成训练、自主管理、体验教育”德育目标实施体系和学生优良品行考评机制,启动我校学生成长类课程研发建设,并在高一高二年级试点开设。申报“体验教育”课题作为我校的德育研究主课题,开展内涵和模式的探索实践;以提高思想业务素质和育人工艺水平为主旨,实施班主任队伍专题培训,学校学生管理中大力推行“二自”,建立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工作网络;初步总结我校德育创新和学生管理经验,并在区域内学校中开展交流。

    (二)20152016年:推进具有我校特色的“养成训练、自主管理、体验教育”德育目标实施体系和学生优良品行考评机制的建设,我校学生成长类课程建设完成一期研发任务,并在高一高二年级全面开设,我校的德育研究主课题“体验教育”接受中期评估,在内涵和模式上探索实践不断深入;班主任队伍的专题培训和学校学生“二自”模式,取得阶段成果,基本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工作网络;我校德育创新和学生管理经验,在区域内学校中交流推广。

(三)20162017年: 构建起具有我校特色的“ 养成训练、自主管理、体验教育”的德育目标实施体系和学生优良品行考评机制,我校学生成长类课程的研发建设基本完成,并在各年级全面开设,“体验教育”课题研究取得成果,内涵和模式上不断丰富和拓展,成为德育模式中有影响的代表性品牌;我校班主任队伍的思想业务素质和育人工艺水平明显提高,学生“二自”成为学校管理“亮点”,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工作网络在学校办学中发挥较大作用;我校的德育创新和学生管理经验,得到省市教育主管部门和教育专家的充分肯定,在全市和全省推广。

五、管理升级:

(一)20142015年:着手建立学校内部科学高效的决策、执行和监督机制和人本化的师生自我教育机制,全面启动学校管理体系中岗位职责体系、目标管理体系、科学考评体系建设,发动师生、家长和社区代表参与学校管理;全面实行“以规治校”,规范学校各方面的管理工作,启动构建以争先创优为目标的激励型管理模式。

(二)20152016年:推进学校内部科学高效的决策、执行和监督机制和人本化的师生自我教育机制建设,学校管理体系中岗位职责体系、目标管理体系、科学考评体系基本形成,师生、家长和社区代表参与学校管理成为制度;学校各方面管理工作,形成“以规治校”的良好局面,全校加快构建以争先创优为目标的激励型管理模式。

(三)20162017年:学校内部科学高效的决策、执行和监督机制和人本化的师生自我教育机制基本形成,学校管理体系中岗位职责体系、目标管理体系、科学考评体系基本完善,师生、家长和社区代表积极参与学校管理的民主化程度大幅提高;学校各方面的管理工作步入“以规治校”的轨道,全校上下构建起以争先创优为目标的激励型管理模式。

六、规模效益:

(一)20142015年:学校办学规模确定在6070个教学班、高一年级计划内招生1000人以上;在校学生3500人左右,高考综合排名、高一新生计划内录取分数线提升到市区高中前列;提高学校资源配置效率,提升整体办学水平,促进学校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的协调发展。

(二)20152016年:学校办学规模保持在6070个教学班、高一年级计划内招生1000人以上;在校学生3500人左右,高考综合排名、高一新生计划内录取分数线提升到全市高中前列;学校的资源配置效率明显提高,整体办学水平明显提升,初步实现学校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的协调发展。

(三)20162017年:学校办学规模稳定在6070个教学班、高一年级计划内招生1000人以上;在校学生3500人左右,高考综合排名、高一新生计划内录取分数线稳居全市高中前列;实现学校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的协调发展。

七、学校特色:

(一)20142015年:加快建设学校的课改、德育、科技、艺术、体育等办学内涵,力争成为学校特色的重要标志。开展“导学练五环节”教学模式和“体验教育”德育模式的探索实践,逐步积累总结经验;拓展学校的人文教育、学生自主管理、国际化发展等方面的工作,努力打造新的办学亮点。

(二)20152016年:提炼总结学校的德育、课改、科技、艺术、体育等办学内涵,逐步成为学校特色的重要标志。推进“导学练五环节”教学模式和“体验教育”德育模式的探索实践,建构系统理论框架和打造完整实践范本;加快拓展学校人文教育、学生自主管理、国际化发展等方面的工作,初步形成新的办学亮点。

(三)20162017年:丰富学校的德育、课改、科技、艺术、体育等办学内涵,成为学校特色的重要标志。我校“导学练五环节”教学模式和“体验教育”德育模式,形成较为系统的理论框架和完整的实践范本,发挥引领示范作用,成为社会认同的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模式。学校的人文教育、学生自主管理、国际化发展等,成为新的办学亮点;以特色发展带动学校的整体跨越发展。

八、声誉影响:

(一)20142015年:将我校办学改革、德育创新融入吕梁精神文明建设,在区域教育中发挥学校的作用;积极参加市内外高中学校的以师资培训、管理人员培训、课改指导等为主要内容的交流合作活动,着手建立与全国名校、发达国家部分名校长效交流合作机制;举行我校大型对外教育教学改革研讨交流活动,初步宣传我校改革创新经验,展示我校办学全新形象,扩大声誉影响。

(二)20152016年:我校的办学改革、德育创新在吕梁精神文明建设、区域教育中发挥出引领作用;在我校建立以师资培训、管理人员培训、课改指导为主要内容的市内外高中学校的交流合作基地,加快建立与全国名校、发达国家部分名校长效交流合作机制;我校每年将举行大型对外教学改革研讨交流活动,展示办学特色成果,宣传改革先进经验,使我校成为区域教育高中窗口学校。

(三)20162017年:我校成为精神文明建设“吕梁现象”的重要展示窗口,发挥学校在区域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我校成为市内外高中学校开展以师资培训、管理人员培训、课改指导等为主要内容的交流合作重要基地,建立起与全国名校、发达国家部分名校长效交流合作机制;积极参与举办全国和区域性重要的高中阶段教育改革会议与活动,我校将定期举行大型对外教学改革研讨交流活动,全面呈现办学特色成果,宣传改革先进经验,使我校成为全省乃至全国高中窗口学校。

第四章    策略举措

新吕中三年改革发展规划实施主要有四大举措:一、全力实施教学改革;二、着力探索德育创新;三、努力加强团队建设;四、大力推进管理升级。

一、全力实施教学改革

   (一)打造高效灵动的新型课堂

寻求我校教学改革新突破,以深化落实素质教育和新课程理念为宗旨,我校积极探索和创新实践,汲取借鉴课改名校教学成功模式和经验长处,总结提炼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建构起吕中“导学练’五环节( 引导思考— 讨论展示— 评点检测— 迁移巩固— 反刍提升)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凸显“致力学生学习能力培养”全新的教学改革要求,将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贯穿于课堂教学全过程,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师生互动方式”四大转变,坚持“更新观念,深入研讨,骨干带动,典型引路,由点到面,分步实施、整体推进、全面提升”课改工作思路。以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科学的课堂教学过程,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全面提高各学科教师教学效益和学生学习效益,推动我校教育教学工作实现质的跨越,力争通过1-2年时间的不懈努力,形成具有吕中特色的课堂教学基本模式,达到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显著提高的目标。(详见 《吕梁市高级中学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二)建构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

学校课程体系,是实现办学改革理念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支撑保障。依据我校新一轮办学改革发展思路的“两大重点”和“四大目标定位”,我们将加快建设特色鲜明的由学科类课程资源库和成长类课程精品库组成的校本课程体系。学科类课程资源库:将对国家课程实施二度开发,运用先进信息技术平台,汇集各学科内容丰富、质量较高的导学提纲、导练作业、优秀教案学案、各层级试题、研究性学习和综合实践课程设计、以及教研考研资料,让各科教师更加准确把握所教学科课程各章节各单元内容的知识点和能力链,保证和提高平时课堂教学的质量,更让大批年轻教师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迅速提升教学水平。成长类课程精品库:包括品行教育类,有责任、梦想、青春、感恩等主题教育和文明礼仪训练课程等)、N商培养类(有NLP成长课程智商、情商、逆商辅导系列等)、心理健康类( 青少年心理健康系列讲座等)、兴趣拓展类(有学科知识拓展延伸、素养特长培训的人文、艺术、健体、科技、文学等五大系列选修课程,还有主题夏/冬令营、修学体验旅行和社会实践活动等)课程和活动。

   (三)推行多元发展的评价机制

学校将加强和改进教学管理工作,以建立新的教学评价标准为导向,推行学生多元发展的评价机制,全面推出由国家课程学分和校本课程学分组成的我校学生学分制考核体系,并进一步规范我校学生学分认定办法。国家课程学分:根据山西省教育厅《山西省普通高中学分认定办法(试行)》等文件的要求精神,必修模块中政治、语文、英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技术等学分由考试(60)、学科附加考核内容(占10分)、学习过程评价(30)三者分数之和来确定学生学分。必修模块中的音乐、美术、体育健康、通用技术及选修模块学分认定,由相关学科教研室参照必修模块学分认定办法,提出模块、学科学分认定方案。校本课程学分:研究性学习活动15学分,高中阶段至少完成3个课题,每个课题5分,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学分认定由教务处负责;社会实践6个学分每学年2学分,社会实践、社区服务模块的学分认定由学生处负责。学校“四名”(看名片、读名著、听名曲、赏名画)专修课程和五大系列校本选修课程增设20个校本学分,由相关学科参照必修模块学分认定办法,进行考核评价。全校每学年举行的“校园之星”评选,也将纳入学校多元发展的评价机制。

二、着力探索德育创新

    (一)实施体验教育

在新一轮办学改革发展中,我校将深化实践校训理念,将“体验教育”确定为学校的德育研究主课题,创造性地开展内涵和模式的探索实践。吕中体验教育的本质是实践育人,核心是体验感悟,关键是不仅注重教育活动的形式与过程,更特别注重学生这一实践主体的内心体验,要求学生用“心”去体验,用 “心”去感悟,引导学生在体验中把教育要求内化为品质,外显为行为。体验教育与传统德育的最大区别是由道德认知的灌输转变为道德践履。传统德育强调学生懂了什么,体验教育强调的是学生做了什么,因为懂了并不见得能做到。我校体验教育的四大实施途径:持之以恒的规范训练、震撼心灵的活动体验、感悟人生的自主实践、润物无声的环境熏陶。持之以恒的规范训练:欲净化其灵魂,必先规范其言行,我们将坚持滴水穿石的原则,以水磨的功夫,持之以恒反复训练、进而养成学生良好文明言行习惯。震撼心灵的活动体验:我们将精心设计和实施能使学生的心灵产生强烈震撼的德育活动,在形式和内容上,层层递进系列化,块块相连一体化,使学生在中学阶段得到深度持久的心灵震撼体验,产生恒远深刻记忆影响。感悟人生的自主实践:为营造学生自主实践和自我体验的德育情境,学校将加快建设五大德育基地——军训基地、科普教育基地、社区服务基地、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法制教育基地。让这些基地成为吕中学生自主实践、培育高尚品性的家园。润物无声的环境熏陶:通过加强校园形象化文化建设,力求使学校每个场所的布置都和学生的体验活动紧密结合起来,让“每一堵墙壁都会说话”,构成多角度、多方位、立体化的德育环境。让生活在校园中的每位学生,在亲自创设优美校园环境的同时又享受着美好校园环境的熏陶。通过实施体验教育,塑造学生的灵魂,让校园成为学生辉煌人生的起点,这是吕中德育实践的目标。(详见《吕梁市高级中学创新实施体验教育课题方案》)

(二)放手学生“二自”

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是一种真正的教育,它能激发起学生的内驱力,能使学生逐渐真正地成长起来,是时代向学校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我们要在学校、年级、班级的学生德育和学生管理各项工作中,积极推行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让学生扮演管理者、服务者的角色,亲身体验作为管理者或服务者所必须具备的责任感、沟通协调能力、质量意识和纪律性。在管人管己,服务于人、服务于己过程中去自己教育自己。在全校全面推行 “三制三会”班级管理新体制(“班委轮换制”、“值日班长制”、“小组互评制”和“班会”、“团会”和“小组会”)。建立和完善学生“成长记录袋”, 是评价学生进步过程、努力程度、反省能力及其最终发展水平的理想方式,指导学生收集自我成长材料,学生通过自己的全程参与,学会了反思和判断自己的进步与努力,使得每一学生的进步都在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反思中得到实现。

(三)建立德育网络

    构建起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工作网络,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紧密联系,形成教育合力。组建学校和各年级家长委员会,充分发挥支持学校办学以及配合家校教育方面的重要作用;定期举办家长学校培训讲座、以班级为单位的家长与老师沟通的教育沙龙,给家长之间一个交流学习的空间。利用“家校直通车”平台的网络资源的优势,建立学校与家长的对话机制,及时交流反馈双方教育信息,协调家校管理功能;学校每学期评选优秀家长,在《吕中报》和学校网站上开设“家长育才经验心得”专栏。引导家长逐步改变“唯成绩分数”的片面教育观念,营造良好的家庭育人环境氛围。努力优化社区教育环境,配合有关部门抓好校园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加强学校的安全保卫工作,延伸扩大监管范围,定期与周边社区联合召开教育座谈会,争取相关部门对学校工作的支持,形成齐抓共管的良性育人机制。

三、努力加强团队建设

(一)培育团队“五大气场”

以提高团队的思想业务素质为目标,我校将培育团队“五大气场”,即正气(增强师德修养)、 士气(激发工作热情)、才气(提高业务素质)、 大气(创设融洽环境)、霸气(争先创优意识)。弘扬正气,积极开展师德师风教育,学校将对全校教工进行“新吕中”专题师德培训;通过每学期开展“吕中最美教师”评选,树立学校师德典型,并将师德考核与工资报酬、职称晋升和岗位聘任挂钩,不断提升教师师德修养水平。激发士气,学校将采用激励性、民主型的方式管理团队,发动教职员工参与学校管理,通过岗位工作目标激励,营造既有压力又有活力的工作环境氛围,增强全员的责任感,调动工作最高热情,提高工作效率,使全校教工工作积极性、创造性激发到最佳。推崇才气,建立教师专业发展培训机制,鼓励教师个人专业进修,提高我校教师的业务素质和专业功底,提高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信任度和影响力,让我校每位教师都才气横溢,充满魅力。培养大气,全校教职员工平等和睦相处,建立关爱、融洽、互助的人际关系,团队同事之间思想上相互关心、工作上相互支持、生活上相互帮助,倡导为人要“大气”,坚决摒弃“小家子气”。培养霸气,在学校新一轮改革发展中,每位新吕中教职员工必须要有与时俱进的思想意识和争创一流的精神状态,在我们团队中要创设比学习研究、比工作出色、比业绩贡献的进取氛围,制定学校各项工作激励制度,促使广大教职员工不断地争先创优。通过“五气”培育,努力培养吕中老师的鲜明个性和教师群体所具备的共同特质,彰显我校教师文化共性,着力打造我校师资团队的精神脊梁。

    (二)实施教师“四大工程”

适应办学新发展和课改新要求,学校将制定今后三年以“青蓝、新秀、骨干、名师”四大工程为梯次的师资建设行动计划;全体教师拟订个人三年专业发展规划,在此基础上,校长室确定各学科、各层次的教师梯队培养方案,并落实相应的培养措施。以培养各类优秀教师为重点,加大教育行政部门“省、市、区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力度,制定我校“258”师资选拔、培训、培养计划,加快打造出一批品牌教师。学校将制定相关评审条例,通过申报推荐和考核评议等程序,陆续推出我校的名师、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给予表彰奖励,建立学科名师工作室,在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中,充分发挥名师和骨干的作用,对脱颖而出的优秀青年教师将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大胆使用。

    (三)全力打造“两大平台”

抢占教师专业化发展制高点,学校积极为教师发展搭建专业成长、实现人生价值的两大平台,为教师的发展成长铺平道路。以“面向全体,突出骨干,关注青年教师”为原则,分层推进,开展全员校本科研培训“五个一工程”,建设教师校本科研培训基地,利用教育网络,接受外部专家教授深层次的指导,通过系统的专业培训,搭建教师成长平台,为中层干部和骨干教师外出培训学习和学术交流提供更多机会。学校鼓励各学科教师成名成家,实现自己人生价值,支持教师发表论文、出版专著和开办个人教学研究网站,对在教育、教学、教研、考研、课改等领域内积极创新、工作扎实、成果显著的教师给予奖励,推广成果,发挥典型引路、整体推动作用。

四、大力推进管理升级

   (一)明确岗位职责体系

我们管理的目标是实现精细化管理,精细化管理的首要任务,就是落实管理责任,要求管理工作做到制度化、格式化、程式化,这是所有组织运行的核心工程。适应学校新一轮办学改革发展的需要,学校在对组织架构教师调整的同时,将重点界定明晰全校各级各类人员的岗位工作职责,各办处部室进行所有岗位梳理盘点,根据实际工作内容、工作质量,对部门岗位全面“定员、定编、定岗、定责”,对岗位工作权责进行明确的描述;把各个部门的职责细分到各个岗位、各级各类人员。学校将加快建章立制进程,重新编制修订《吕中规章制度汇编:岗位职责篇》,建立起我校明确严格的岗位职责体系,每年还将对岗位职责和要求进行修订更新。(详见《吕中规章制度汇编:岗位职责篇》编制修订方案)

    (二)完善目标管理体系

学校将对战略发展目标进行层层分解,通过制定学校学年、学期工作计划并细化落实到各办处部室、全体教职员工身上。校长室将在学期初以任务书形式向各办处部室下发工作责任书,期中和期末工作考核时对照责任书内容要点,逐项逐条考核办处部室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没有完成或未按要求到位的工作,办处部室负责人必须向校长室作出说明,呈报工作整改意见和到位措施,确保学校各项目标和任务的落实推进。学校将逐步建立和完善一整套学校目标任务管理考核体系、以及配套的计划/目标监控机制。加强学校管理团队的执行力建设,特别强调各办处主任、年级主任、学科主任的精细化管理要求,精益求精,细针密缕,“重细节、重过程、重基础、重具体、重落实、重质量、重效果”;校长室将突出抓好办处科组岗位责任制、日常管理工作、各项改革创新任务落实推进的检查督促,重点抓好期中和期末阶段的考核奖惩,健全和落实“一级抓一级”的分级考核奖惩责任制。

   (三)建立科学考评体系  

我校绩效考评体系涵盖教职员工的德、能、勤、绩四个方面,以德为首,以绩为主。以改革我校目前不够合理的结构工资制,打破分配中的平均主义,体现效率优先的分配原则;让教职员工的报酬收入与工作的数量、质量、效益等挂钩,真正做到能者多劳、多劳多得、优劳优酬;对取得优异工作成绩的教师,在收入上要与一般教师形成明显的优势。学校将进一步完善优化期中期末考评办法,开展教学对象和服务对象定期测评制度,设立校长特别奖、德育奖、课改奖、高考奖、管理奖、服务奖、创新奖等多种奖励项目,并将出台新的教职工工作报酬分配方案,逐步拉开档次,以区别“干多干少干好干坏的不一样”。在学校新一轮改革发展中,随着办学声誉和教育质量的提高,将逐步提高教师整体待遇薪酬水平,并积极解决入编教师尚未办理完毕的遗留问题,最大限度调动全校教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学校将大力推行教师聘任制和竞争上岗机制,对不能胜任岗位工作者和对不能履行工作职责者,将给予低聘、解聘或不聘处理;对成绩特别显著的中青年教师,实行低职高聘。全校各级各类人员的工作岗位,从任课教师到后勤人员、从班主任到中层干部,一律实行竞争上岗,增强全校教工危机意识、忧患意识、进取意识、奋发意识,珍惜自己工作岗位,引导教工钻研业务,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为学校发展作出贡献。(详见《吕梁市高级中学教职员工聘任制和薪酬改革方案》)

第五章  保障措施

一、思想保障

按照国家大力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相关政策,变革观念、统一思想、达成共识。积极推进办学体制改革,扩大和优化教育资源,增强办学活力。按照“积极发展、规范管理、改革创新”的思路,探索集团化办学和中外合作办学等学校发展的新路子。

二、组织保障

在校长室全面负责战略规划组织实施的基础上,各办处部室将对规划中确定的目标任务进行细化分解,教务处负责实施规划确定的教学改革发展任务,学生处、团委负责规划确定的学生管理和德育创新工作,办公室、工会负责规划确定的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与管理体系升级建设,后勤处负责规划确定的校园建设和教育教学服务保障管理,做到职责分明,团结协作,高效运行,不断提高学校规划的组织实施水平。

三、制度保障

确立现代教育管理和以规治校的理念,遵循人文关怀制度管理相结合、公平竞争与友好协作相结合的管理原则,逐步建立起规范、民主、科学、开放的学校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进一步完善学校管理制度,使学校管理做到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实现学校管理制度化、规范化。

四、社会保障

紧紧依靠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和帮助,大力寻求社会各界、广大家长的积极支持,加快学校改革发展。争取政府部门对学校办学各方面的倾斜和扶持,为学校新一轮改革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加强与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建立吕中教育基金会,广泛吸收社会各界的捐赠,多渠道筹集办学经费。

五、评估保障

通过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对规划目标任务进行分阶段、分步骤安排落实。对规划的实施情况适时组织检查和监督,将规划目标和主要任务完成情况,向贾董和教代会报告。实行规划实施评估制度,根据社会经济和教育事业发展情况,适当调整规划实施目标和措施。向广大师生、家长和社会各界介绍学校发展规划及实施情况,接受社会监督。

 

 吕梁市高级中学

                                                      20131231

 


  友情链接
中国计算机学学科竞赛网山西省物理学教学资源库山西省化学会大土河公司
设计寓意 | 学校简介 | 组织机构 | 办学理念 | 董事长寄语 | 发展规划 | 学校大事记 | 友情链接 | 留言专区
吕梁市高级中学 All Rights Reserved
邮件:llgjzx@163.com 电话:0358-3378000  地址:山西省吕梁市凤山教育园区吕梁市凤山高级中学